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成長—商務部在2007信息化大會上的講話
作者:佚名 時間:2007-12-27 分享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國信辦、信息產業部、發改委、商務部、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07中國信息化推進大會”今天開幕了,這是中國信息界的一次盛會,將對推進我國信息化事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我代表商務部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天,我就“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成長”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突顯重要地位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主要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了50%。目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主要發達國家已達到或超過70%。美國2005年的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5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77.8%,這在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數據。同樣,歐美發達國家現代服務業就業人口普遍超過50%,吸收就業勞動力超過一、二產業的總和。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過程看,服務業逐步取代第一、第二產業,在全社會GDP的比重逐步提高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服務業也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但時至今日,仍徘徊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據統計,服務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78年是23%,到200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9%;這個比重即使與發展中國家平均40-50%相比,也有差距。2005年,我國服務業從業人員超過2.3億人,占全部就業人數的31.4%,比2000年提高了3.9%,也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且大部分分布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以知識為基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滯后。在服務貿易方面,近年來發展迅速,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超過800億美元,比1982年增加近32倍,但在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仍然僅為3.3%,占我國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還不到20%。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現代服務業,正是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國務院于今年3月19日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提出了服務業發展的具體目標,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服務貿易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到2020年,基本實現經濟結構向以服務經濟為主的轉變,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服務業結構顯著優化,就業容量顯著增加,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總體發展水平基本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適應。
二、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現代服務業成長
現代服務業是指信息和知識相對密集的服務業,它依托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的服務方式,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電子商務作為信息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的一個典型應用,越來越成為現代服務業成長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一)電子商務提高了服務業的服務能力
電子商務促進了服務企業的營銷范圍擴大,營銷的針對性更強,促進了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在流通領域,商家應用電子商務可以把購買者的需求特征進行整合分析,及時補充貨源,并且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并通過網絡渠道把新產品信息、優惠打折信息迅速傳遞給消費者,提高了主動營銷的針對性。生產性服務業利用電子商務可以向生產者提供更加全面服務,使其能在生產前更深入地了解市場供求狀況,經過充分的信息交換,生產更具針對性,使原材料的采購費用降低以及產品儲運更合理,從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二)電子商務提高了服務業的服務效率
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大大節約交易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整體上提高運營效率。特別是在金融、物流、旅游、咨詢等傳統服務業領域,電子商務的應用具有先天優勢。這些領域一個共同特點是對信息的依賴程度高,有的其服務內容本身就是信息服務,有的需要進行大量的信息處理,為服務提供分析依據,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企業自身經營效率,也為客戶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三)電子商務開辟了新的服務業領域
電子商務在不斷提高傳統服務業服務能力的同時,還開辟了新的服務業領域,形成更多新興行業和就業機會。如網上商店、網上銀行、信息技術支持以及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等等。這些新興的服務業如雨后春筍,迅速擴張,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網上商店、網上銀行可以脫離傳統店面式經營而獨立存在,使商品買賣和金融服務更為周到和人性化、個性化,即可大大地降低服務成本,又適應城市生活快節奏的需要。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即節省了中小企業自己開發和管理電子商務平臺的費用,又可為中小企業提供大量買家信息及產品的進出口服務,其網站的知名度遠遠超出中小企業自己建立的網站。
三、商務部在推進電子商務方面所做的努力
多年來,商務部一直致力推動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為改善我國網上交易發展的外部環境,防范網上交易風險,推動網上交易健康有序發展,商務部在今年3月6日發布了《關于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暫行)》。該《指導意見》明確了網上交易參與方的主體資格要求,對網上交易服務提供者進行了解釋說明,提出了網上交易的基本原則,指導交易參與方開展網上交易,依法使用電子簽名,注意支付安全,并對網上交易服務提供者的行為進行了規范。
商務部還組織開展了“電子商務應用標準建設研究”。目前正與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電子商務統計,第一批統計數據預計在2007年年底前可正式對外發布,中國第一個權威的電子商務統計指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商務部自2003年起每年組織撰寫《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報告從宏觀上分析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并對外貿、國內流通、大型與特大型骨干企業、網上零售、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分析,對引領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為務實推廣電子商務應用,商務部與教育部自2005年開始聯合組織有關高等院校,開展了電子商務案例調研和理論研究。到目前為止,共完成了200多個電子商務案例調研,案例類型涉及了目前中國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多種模式。
(四)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等大型展會上,商務部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工作。每屆廣交會為超過8000家參展商會員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商務部還支持和推動福建省舉辦中小企業“網上產品博覽會”和“網上投資貿易洽談會”,推動寧波市舉辦“網上消費品博覽會”。
(五)為提高地方和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商務部組織了多期地方商務主管部門領導參加的“電子商務培訓高級研究班”。此外,商務部還多次舉辦了“電子商務重點課題研討會”,為電子商務的政策制定和環境建設獻計獻策。
(六)為搞活農村流通,為農民辦實事,商務部啟動了“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在農業部、信息產業部和國信辦等單位支持下于2006年8月25日開通了“新農村商網”。舉辦了三次“農副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共促成交易金額40.66億元,部分緩解了農副產品“賣難”問題。“第二屆新農村商網秋季農副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明天將正式開幕。
(七)商務部積極組織參與電子商務領域的國際合作和交流,與1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電子商務交流合作機制。從2004年開始,商務部與部分國外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合作建立并開通了“中國俄羅斯經貿合作網站”、“中國新加坡經貿合作網站”等9個經貿合作網站,利用信息技術為國內外企業開拓市場、開展業務提供了全面、及時、權威的商務信息服務。
商務部還積極組織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與地區組織中的電子商務工作,分別于2004年、2005年、2006年主辦了“APEC電子商務博覽會”、“APEC無紙貿易高級別研討會”和“亞歐會議電子商務論壇”。
最后,預祝大會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