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為什么目前還不愿意上市
作者:佚名 時間:2015-10-26 分享到:
在今年夏季的一輪融資中,uber的估值超過500億美元,超過2011年facebook上市前最后一輪風投融資的水平。對于這家已經募集到50億美元投資的明星企業,投資人希望uber早日上市的意愿越來越強烈,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卻表現的很淡定。
他說:“過去,你必須上市才能走完通向市場的最后一段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私營市場上有很多錢,因此上市的部分原因已經不再存在了。我們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不錯,我們對未來感覺良好,我們還沒有做好上市的準備。”
uber董事會成員 bill gurley 卻針鋒相對表達了他認為創業公司需要優先考慮上市的態度:“我們必須回過頭來,把 ipo 作為目標。
gplp嘗試為您解讀uber不愿意現在上市的三大原因,拋磚迎玉歡迎大家探討。
一、搶先上市得不償失 看準滴滴、lyft不敢輕舉妄動
在gplp看來上市并不是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的最好方式,用不好反而會傷及自身。
與當年優酷、土豆,京東、阿里捉對廝殺爭先上市所不同的是,uber目前估值達500億美元,與競爭對手滴滴160億美元估值以及lyft的25億美元估值的優勢明顯。
能夠搶先uber上市,對滴滴和lyft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既可以合法圈錢,又揚名立萬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最后還能腰纏萬貫繼續與uber死磕到底。但是,這也可能是一個危險的陷阱?!
如果公司的財務和增長數據不夠強勁,gplp認為搶先上市除了導致滴滴、lyft赤條條裸露在uber面前外,毫無其它意義。因為公眾公司要公布年度報告,召開股東大會,對市場分析家進行解釋。相較之下,私人公司所有的行為都隱藏在一層神秘的面紗之下。
uber能從滴滴、lyft上市后不得不披露的各種文件中,找到它們的弱點并加以利用,而滴滴、lyft卻得不到對手的有用消息。最終為了討好股東導致的“業績強迫癥”很容易將它們拖垮。
滴滴、lyft既然不敢搶先上市,uber就可以按自己的計劃行事。
二、資本寒冬中推遲上市 估值穩定增長實現公司長期目標
最近股市對私人公司上市似乎缺乏熱情,這促使許多公司推遲上市時間。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市場波動也導致投資者對投資新項目保持謹慎。
硅谷第三方研究機構pitch book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公司平均等待7.7年時間才會上市,而2011年平均僅為5.8年。
gplp觀察到現在和之前有一陣科技公司特別熱衷ipo不同,現在的明星公司們一則實在是太不缺錢,二也不想過早公開財務信息,所以估值漲得擋不住,ipo卻不太提。
10月24日,知情人士爆料稱,uber正計劃進行最新一輪融資,融資額度接近10億美元。投資者對uber最新估值為600億美元到700億美元。
公司必須在長線和短期之間達到一種平衡,能夠滿足今天市場對利潤的需要,同時又能為未來打算。早在8月份uber公司發言人nairi hourdajian就表示“正如卡蘭尼克一直強調的那樣,希望uber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私營狀態,尤其是希望能夠自由的實現公司長期目標,這對投資者而言有很多好處。”
三、是誰在著急讓uber上市 投資人和持股員工
在風險投資機構和科技公司雇員看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自己手里的股票和套現之間的距離。
把餅做大了再分的道理所有人都懂,只是這漫長的時間實在難熬。一方面很高興看到自己手里的股票隨著公司估值一路飆升;另一方面,只要沒熬到ipo那天,再大的紙面富貴也都是空的。
雖然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不少投資者要求uber上市,進而將持有的公司股份變現。對此呼聲,卡蘭尼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我們就像八年級學生,我們還在上初中,因此當有人告訴我們需要去參加舞會時,似乎顯得早了點兒。等我們上高中以后,再開始談論這些事情吧!”
卡蘭尼克還開玩笑說:“facebook過了很長的時間才上市,但是一旦他們上市后,扎克就變成了一個強大的支持者。”
卡蘭尼克承認,雖然他本人從未賣出過公司的一股股份,但他知道有些員工想找一種辦法來套現股份。卡蘭尼克補充說,uber的很多員工和他/她們的配偶會帶著“干草叉和火把”來,要求能讓他們套現。他說,流動性問題會解決的,只是公司上市還要再過一段時間。
對員工股票變現如此的嚴防死守,只因根據美國法律規定,一個公司股東一旦超過500人,就算不是上市公司也需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上交年度財務報表。所以股東數量大增這條讓拼命保密內部財務數據的uber公司受不了。
此刻,對于投資人和持股員工只能繼續等等等等。
尾聲
最后,gplp預測uber上市是勢不可擋,具體步驟上有可能是uber全球先上,uber中國會稍晚一些。時間的話,最快也要2017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