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首顆恒星瘋狂地旋轉 旋轉時速達160萬公里
作者:佚名 時間:2011-04-29 分享到:
據美國太空網站報道,科學家稱,宇宙中首顆恒星可能超常快速旋轉,旋轉時速超過160萬公里(100萬英里)。研究人員將這些超速旋轉的恒星叫做“旋轉恒星”,形成于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當時它們可能是超大質量的巨型恒星,質量大約是太陽的8倍以上。
旋轉恒星生命短暫,短期內就步向滅亡,其壽命不足3000萬年。核聚變反應使這些恒星產生比氦元素更重的宇宙物質。120億年前一個叫做NGC 6522的球狀星團提供了旋轉恒星存在的證據。
NGC 6522——是目前銀河系中最古老的已知球狀星團,或許它“目睹”了宇宙早期更重的元素廣泛分布在宇宙之中。然而,球狀星團中恒星的光線研究分析揭示球狀星團中的元素與宇宙首顆恒星的屬性相悖。
德國波茨坦市萊布尼茲天體物理學協會天體物理學家克里斯蒂娜-查皮尼及研究同事重新審核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觀測的NGC 6522數據資料,結果他們發現這個球狀星團中存在著擁有高含量罕見鍶和釔元素的8顆古老恒星。
研究人員稱,恒星穗能夠解釋是否這些恒星是旋轉恒星。科學家估測旋轉恒星的表面旋轉速度可達到110萬英里每小時。而太陽的旋轉速度大約4400英里每小時,銀河系內超大質量恒星通常的旋轉速度大約是22萬英里每小時。
高速旋轉可導致恒星內層和外層氣體層產生疊加,核反應疊加將產生放射性氖物質,它將噴射與鐵和其它較重原子碰撞的中子,進而形成鍶和釔元素。當旋轉恒星死亡,這些殘骸物質將進入新的恒星誕生云,并最終成為NGC 6522球狀星團的一部分。
這項最新研究暗示著旋轉恒星以顯著的方式改變著宇宙的模樣,比如:其快速旋轉可使它們建立并分散超出之前的預期更早地散布在宇宙之中。同時,恒星快速旋轉還產生超出預期的伽馬射線爆,這是宇宙中已知較強大的能量爆炸性釋放。
快速旋轉使旋轉恒星比其它旋轉較慢的恒星更加明亮,這將潛在地解釋早期宇宙神秘的“游離現象”,在早期宇宙氫氣曾遍及整個宇宙,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4-9億年期間氫氣被電離成為質子和電子。
研究人員稱,旋轉恒星在經受恒星風的進化歷程中損失了大量的質量,這將有助于解釋為什么超大質量恒星的痕跡在宇宙早期并不存在。克里斯蒂娜說:“當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分析關于旋轉恒星更多的證據,我們現已申請應用甚大望遠鏡勘測NGC 6522中恒星更多的數據。”科學家將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4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卡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