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局中國市場后,2015谷歌危機四伏
作者:佚名 時間:2015-02-18 分享到:
這些日子谷歌似乎走了“背”字,財報不及預期、多項產品下馬、高管陸續離職、媒體迎頭抨擊,每件事都壓得拉里?佩奇透不過氣。作為業界最年輕的三巨頭之一,谷歌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亦有分析師多次聲稱其將超越蘋果成為首個市值超萬億美元的公司,然而不出半年,該觀點儼然已成為業內笑話。
最近谷歌的負面消息特別多,前不久紐約時報刊文稱科技巨頭谷歌公司正悄然走向衰弱,而即將在MWC展出的Project Ara項目亦不被外界看好。谷歌為何輪番遭遇奚落?這與其主營業務搜索領域面臨的危機和項目分散難以變現而遭遇的巨大風險莫不相關。人們發現谷歌在業界的聲音已明顯弱于它的對手(蘋果和微軟),盡管這不會馬上體現在財報數據上,但其在2015年必將面臨極大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
◆ 搜索份額遭到侵蝕,主營收入單一、模式陳舊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谷歌在主營業務方面遭遇了來自雅虎、微軟bing、Facebook等形成的強大包圍網。據StatCounter分析顯示,谷歌在美搜索份額已連續三月下滑至74.8%的7年最低,而雅虎和bing的份額都有了不同程度增長,分別至10.9%和12.4%。我們發現,谷歌流失的用戶幾乎都轉移到了雅虎,這要歸結于梅耶爾成功說服火狐瀏覽器棄用google而改用雅虎為默認搜索引擎。嘗到甜頭的雅虎又將目光拋向蘋果Safari,而Safari占據著全球移動流量近半數,加之蘋果素有拋棄谷歌服務的意愿,當敏銳的華爾街分析師意識到這一切時,谷歌的市值旋即遭到重挫。
谷歌營收結構過于單一一直是其詬病之處,投資者長期以來并未對此表現出過多憂慮,這是因為谷歌在搜索領域占有絕對支配地位,但是支配優勢一旦遭遇動搖,這種擔憂就隨著市場信心不足迅速擴大。從谷歌2014Q4財報可知,其主營網站產生的營收包括AdSense計劃所產生的營收占了總營收的89%,然而谷歌的廣告模式依然陳舊且滯后。有外媒分析認為谷歌在信息傳播方面非常成功,但其情感影響力仍在起步階段。該觀點不無道理,谷歌基于搜索直接回應的廣告模式無法產生像社交網絡和垂直APP那樣的體驗與影響力,這方面Facebook和Snapchat均已建立了相應的廣告技術基礎設施,且直接威脅到谷歌的主營收入。
◆ 投資項目過于分散,難以變現風險巨大
眾所周知谷歌在非主營領域是個典型的“科技迷”,從谷歌眼鏡、谷歌熱氣球、無人駕駛汽車到智能機器人、智能醫療和可再生能源項目,還有Google X名單上那100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其涉獵范圍遠超出互聯網甚至計算機科學的領域。這些項目與投資讓谷歌表面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偉大的科技公司,同時也籠絡了大批志同道合的頂尖技術專家。但長期執行的結果是,過多且分散的投資項目讓谷歌有限的組織資源疲于分配,項目成功率難以保證,投資者要求變現無法承兌,其背后蘊藏的巨大風險可想而知。
這種風險猶如籠罩在山景城上空的陰云,在谷歌眼鏡宣布退市的那一天轟然襲來。當微軟發布會上HoloLens的驚艷表現引起全球矚目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谷歌是否點錯了科技樹,而媒體對此的負面消息亦接踵而來。事實上,谷歌眼鏡的退市只是壓垮投資者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些年,谷歌在非主營領域的研發投入仍在逐年增加,而被做死的項目卻不在少數。從Google Wave、Google Reader、Google+、到近期的Google talk和Helpouts,谷歌已清掃了一批又一批失敗的項目,而Google X名單上那些更為“雄偉”的項目則讓許多員工認為公司過度閉門造車,與現實世界有隔離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