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行業鐘情互聯網“定制”經濟 小眾化掀不起波瀾
作者:佚名 時間:2016-01-05 分享到:
自從小米定制“一炮走紅”之后,為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開創新的營銷模式指引了一條出路,誠然,顯然,華為憑借線下的資源優勢:技術和制造能力,漸漸開始壓倒小米,在國產手機中獨領風騷。不過,華為的成功不代表所有制造行業憑借定制就能在互聯網獲得成功,畢竟行業不同,網民關注熱度不同,“定制”并非是一款“萬靈藥”!
和手機行業極為相似的家電行業,也開始試水定制,在剛剛在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上,新華網獨家專訪了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張瑞敏表示,未來十年互聯網發展方向將是定制平臺的競爭。“我認為下一個風口一定是定制平臺的競爭。現在的電商差不多把實體店擠掉了,實體店現在和電商沒有什么競爭力。將來定制化應該是不依靠實體店和電商,和用戶徹底零距離。這體現了互聯網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無縫連接。”
而海爾也在試水定制。據悉,海爾專門為手機用戶上線了一款APP產品,海爾優加“眾創匯”,注冊了一個賬號體驗了一下,海爾開啟了“定制”是建立在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因為是一對一服務,所以在價格上和普通家電比較,價格要高一些,這個可以理解,流水線作業和單獨生產,設計成本就占據很大的一塊,和小米的“定制”比較,一個面對的是“饑渴”的智能手機市場,另一個面對是極少數有一定消費能力的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定制”有一定市場,但是,在主流家電行業,不過是一個附屬產品的一個點綴,小眾化恐怕難以掀起波瀾。
以海爾為例,目前家電的定制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外觀定制、硬件定制和軟件服務定制,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一般都是從外觀定制為主要消費追求,包括用戶對定制家電產品的大小控制、顏色選擇、材質匹配、外部造型等直觀因素的訴求,也包括對這一產品的觸感舒適度、藝術美觀度、風格變化度等多種特點進行考量。而相對硬件和軟件服務,家電制造業早已經在流水生產中分出了檔次,一款冰箱,價格不一,其實就差在硬件配置上!
如果將定制簡單的理解成一對一的服務,顯然,并不符合現代化工業化生產,現代工業革命的最大的特點是工業化生產,如果,回到手工行業的一對一的“定制”,社會生產率會極大的降低,顯然,這種定制不符合“大眾”的需求,不符合“大眾”的需求,那么,怎么來顛覆呢?
定制的“精髓”是什么呢?
定制應該是一種創新,對于個人而言,都希望使用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那么,這就需要設計師獨一無二的創新,同時,我們發現這樣的“產品”,價格通常高的離譜。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有審美的需求,但是價格更是主導他們購買的主要因素之一,于是,創意的設計被抑制在使用功能上。尤其在互聯網沒有出現的制造業,“定制”等于高價!
而互聯網的定制,從小米開始,似乎又給予了新的定義,賦予新的活力,一款在實體店中售價高達3000-4000元的手機配置,在小米的“神來之筆”的營銷下,竟然竟然千元就能買到,再加上“饑餓”,小米一夜之間功成名就,不過,這種“定制”帶有很多“運氣”的成分,真正靠譜的定制應該是這樣!
在互聯網通過平臺,有著設計才能的設計師們可以和用戶直接對話,或者設計師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設計水準將不同的產品放到互聯網平臺上讓網民挑選,這樣降低了設計成本,“完全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設計師因為太追求藝術,有可能在設計作品中過于完美,而讓產品本身的實用性被大大降低了,通過網絡,通過互聯網集合足夠多的用戶群,“總會找到一個知音”,這樣讓“找設計”和“做設計”隔空對話,這樣才能讓“個性”和“定制”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成本也不再高昂,但是,不能否認,這是小眾化需求!
互聯網一些定制的應用
搜素一下“定制”關鍵詞,發現這個詞真的很熱,定制服裝、定制家具、定制櫥柜,還有比較熱門的3D打印技術。相對應的產品比如集成灶、集成吊頂等行業也蓬勃發展!
上海網站建設以蘇寧為例,最近也玩起了定制,蘇寧的大聚會推出一款違禁產品,原價1588元,而定制之后迅速縮水成100多元,而且可以在圍巾上寫上祝福話語,并且美其名曰“會說話的毛巾”,這種定制,更像是從工廠批了一批貨,然后在貨物上修飾了一下,當然,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加工”一下,這個定制,作秀的成本比較多。
還有一種定制產品-集成灶,據悉,集成灶在各大商場是買不到也看不到的,據業內人士表示,集成灶可塑性特別大,不同的家庭廚房布局是不同的,所以,集成灶產業更喜歡通過實體演示來博得消費者關注,而每一次現場演示中,只要能拿下“30-100件”訂單,就算是成功了!追究到底,這種定制背后是高昂的價格在支撐,顯然,普通老百姓大多數還處于觀望!
互聯網的精髓
無論傳統企業如何擁抱互聯網,以何種方式進入互聯網,最根本的是要摸清互聯網的“玩法”。現在最成功當屬電子商務。包括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做的風生水起!傳統企業和點子上商務最大的區別就是透明度上。電子商務平臺對產品的價格、質量、用戶反饋上都是在一個相對透明的情況下進行的,而且電子商務平臺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讓用戶認識了更多的產品,以淘寶為例,隨便輸入一個關鍵詞,都可能羅列出大量的相關產品,而且,因為口碑的影響,只要用戶在網購中用戶體驗好,認可和接受網購,他們會自動的對商品進行推廣,這樣就形成了“病毒營銷”效果,用戶在電商平臺獲得的實惠,而電商平臺的商家們則從用戶身上得到了免費推廣和宣傳,“口碑營銷”有時候比任何營銷成功率更高!正是建立在這良性循環下,電子商務平臺才做的越來越大,并且開始向金融領域、社交化領域、O2O領域滲透發展!
而制造行業通過定制擁抱互聯網,唯一的優勢就是以互聯網為平臺,形成和用戶直接對話,但是,制造行業的優勢是工業化生產,如果專門位用戶開小灶,顯然,對技術和產品有更高的需求,這顯然從根本上對生產方式的改變,當然,互聯網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地方,有了小米的前車之鑒,“定制”也許會有更精彩的玩法,這需要企業用心感受,用心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