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創業課]站在雅虎背后的女人
作者:佚名 時間:2015-12-12 分享到:
導語:現任yahoo ceo,前google 搜索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副總裁 marissa mayer(瑪麗莎·梅耶爾)是前20位google元老之一,第一位女工程師。人們熟悉的google界面就出自她之手。
幸福斯坦福時光
marissa 在斯坦福大學學信號系統專業。當時去斯坦福時想去讀生物化學博士,但發現每個人都是上同樣的課,就想做一些更獨特的。斯坦福計算機和心理專業很強,最后選擇交叉學科信號系統。在申請材料中就有人工智能的項目,怎么做可以工作的大腦。
google起步
進google前,marissa利用暑假去做一個程序它能知道你和別人看的網站,通過協同過濾去找到相關性網站。后來eric問我的暑假研究項目就介紹我去跟larry,sergey談,因為他們在使用鏈接結構去解決相似問題。這時候google剛成立一周,后來有人發信問marissa考慮到google工作嗎。她有挑剔公司的拖延癥,但還是答應去面試。而面試那一天,所有人都不在,而去kpcb談融資了。當時紅杉和kpcb總共投了2500w美金。
從工程師到產品管理
marissa 剛進去時候是做人工智能方向的工程師。比如相關站點匹配查詢的廣告。那時候很難找ui的人。他們希望尋找很強的系統工程師還能同時開發ui。幾個月的尋找后,marissa老板讓她自己去做,每周一天時間放在ui的改進上。她就跟團隊理解新功能,需要怎么做,看起來是什么,數據告訴我們什么,最后寫出代碼變成一個產品。做了2,3年,google去其他技術公司招“產品管理”,還是marissa來負責,她很適應這種改變,因為她在做工程師時已經開始做了。
流程改變和謹慎招聘
eric schmidt告訴她在不同的階段(1,10,100,1000)每個流程都會被破壞,你需要在不同的規模下改變流程。比如招聘,代碼部署等方面都在變。當eric加入時候有200人,原本計劃是到年底增長到400人。eric說沒辦法在保持質量和文化前提下同時翻倍。他決定到年底只招50人,起名叫“larry sergey美元計劃”,eric表面上為了省錢,招一個人需要最后得到larry和sergey的同意。這讓我們在早期擴張要深思熟慮,去分配好優先級。高速成長很好但要小心招聘。
助理產品經理(apm)
2002年,jonathan作為產品副總裁加入(產品管理部門成立8個月)。我們一起招聘產品經理,我們形成共識pm也需要很懂技術。4個月我們費力才招了2人,而工程部門一周就招8人。作為公司,你應該同時把產品和技術同步擴大。我們發現8個工程師/1個產品經理到12個工程師/1個產品經理是不錯比例,但還是跟不上。同時兩個產品經理去支持別的組,marissa下面沒有初級產品經理,這時候她沒抱怨,還是跟jonathan打賭可以招到更好的pm。她打贏的方法是成立apm項目:招不錯的信號系統/計算機的學生,做一個輪訓項目,建設強大社區,教會產品管理流程。google直接從大學招,他們不熟悉想做的領域。就讓他們嘗試不同的產品管理-企業產品,廣告產品,合作產品,用戶產品。2年內他們可以在公司內部嘗試不同的職位,最后選擇他們想做的。
marissa看中很強技術背景,但更重要是怎么應用技術-不只是知道怎么寫代碼。我們考察的問題是“在6個月內你見到的最酷的事情并怎么放到市場中”。marissa承認招些領導崗位都是沒有實際經驗的年輕人,需要虛心聽取。虛心是為了贏取工程師團隊的尊重。因為工程師可能比apm大15歲,你不能走進辦公室就去領導這個會-正確做法是:讓我記筆記,讓我來為你安排,讓我找到你需要的機器資源-所有的努力做好流程工作。我們的apm需要卷起袖子做這些流程,傾聽工程師需求,幫助團隊更好組織。另外你不能憑借以往經驗做決定,你需通過數據來驅動。去贏取工程師方式是我讀取了所有日志,看到用戶做x再做y,我們可以變的更簡單。
ceo職能是去保障公司團隊運行
marissa在google的13年幸運遇到很棒導師。有件事一直提醒她,她加入yahoo正是騷亂的時候,在61個月內第7個ceo。她從eric學到的是高管先要冷靜思考不要盲目去做細節事情而糾纏。ceo不去編程,不做產品也不設計。ceo職能不是說去設置方向,而去保障公司團隊運行,為他們掃除障礙。應該聽取大家意見并幫助清掃路徑讓團隊更高效。在她上任第二天,yahoo員工問“什么時候展示yahoo的偉大愿景”,因為之前每個ceo上臺幾天總是開大會去展示他們對公司宏偉規劃。marissa告訴他不會去做這種,而是去餐廳聽取底層員工意見,學習那些可以,那些不行的方法。她想到明年有個戰略大會,但現在需要幫助,要從現有團隊去構建這個戰略。這讓組織更舒服去認可新ceo。
投票解決問題
很多人渴望帶來他們的認知也分享他們的idea。一天在餐廳談話中,某人說來了5年有很多想法,但之前上面沒有人聽他的,現在是時候開始嗎?她讓他全力向前開始。她就想想他為什么沒有被賦權做事,什么阻撓他?就定義一個制度pb&j(流程,官僚和垃圾)。讓員工告訴我們什么阻礙了,然后大家投票看這是不是個問題。最后采集了1000個事情需要解決,當然我們不能處理所有的。
如果有超過50個投票的事情,我們就去解決。也有些大的問題:產品發布流程-很難把代碼提交到生產線,現有流程混亂不清。在pb&j實施的第一年后,我們改變了1000件事情。我發現人們工作更有活力,讓大家去匯報問題,在投票系統中提升優先級,最終解決問題。
文化就是公司的dna
從brett(之前最早apm后來是facebook cto)了解到在google和facebook區別。他說兩個公司都有很強的文化。當你在google,即使你不穿任何標志衣服,你還是知道你來自google。同樣是facebook。這就是dna,基因決定你的行為也很難注射新基因。文化就是公司的dna。當marissa來yahoo,沒想要把yahoo變成其他什么。她是想做最好版本的yahoo,讓yahoo的品質綻放。通過pb&j,關閉那些不行的方式,建立很多優秀的品質和習慣。
發布日歷
在yahoo很多組缺少資源。我們組織了技術評委,由12個高級工程師和架構師,能幫助告訴他們如何做持續集成,快速部署,回歸測試,最后如何讓發布更平滑。在加入前就沒有太多流程,她嘗試搭建最佳實踐。
還有人們不知道內部發布預期,就開發了發布日歷,幫助其他部門制定規矩-pr,法務,支持,市場。這讓公司每個人知道我們正要發布的。
管理團隊如何工作
喜歡eric在google的操作方式:
周一是高層會議-上周工作,這周要做什么,跨部門團隊如何工作
周二周三-深入具體產品發布和運營
周四one-on-ones
周五全體大會-讓公司每個人可以發問,理解我們思考過程。
每個季度大會,我們分享所有的指標。在我加入前,一年就四次高管見面會,現在變成每周。深入新產品并了解影響公司的事件,我們建立透明制度,揭開管理和決定的內幕。當有董事會時候,去分享所有ppt,我們會盡量展示決定發生的過程。
收購策略
可以分成3組:人才收購,功能收購,戰略收購。
人才收購-帶來非常棒人才。這些人可以團隊合作并且跑的很快。yahoo主要放在移動端,之前只有一個30人的移動團隊,而yahoo總共14000人,她覺得應該是500,就收購很多團隊去幫助yahoo重新設計app和實施移動戰略。
功能收購:yahoo有20年歷史,很多代碼10年之久,原始作者都離開了,有些收購xobni為了這種。它在聯系人管理方面很出色,可以解析你的email,知道變更做動態更新,保持所有東西同步。yahoo買了這個技術去取代通訊錄,更簡單方便管理。
戰略收購-帶領到新的方向。yahoo在這個領域做了不少:tumlr發布社交,brightroll新的廣告模式,flurry做移動分析和變現。主要戰略還是移動,視頻,原生廣告和社交。戰略收購能幫助我們在這些領域中領先。
ceo如何投資自己
marissa在工作之外,喜歡跟3歲兒子玩,滑雪,旅行。外面的人認為google就是奇跡般的成功,但每人都是每周工作100-130小時。人們犧牲其他的活動在周末工作。我注意到google做的最好的人總是保持某個習慣。我稱之為韻律,只有這樣才讓你心情平穩。有些人周二晚上跟朋友吃好吃的,如果錯過一周都很難受;有些人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希望每晚去打電話問候。不管在google發生什么,這些人總是想做這些事。
她自己的旋律也在變化,20歲的時候熱愛旅行,當時每個月需要去一個新的地方,如果取消了行程就覺得很惱火。現在是家庭時光,隨著時間很多關心的事情也變了,你不會被固定住。
聽眾提問
question: 你不允許在家工作,這是文化改變嗎?
marissa mayer: 我其實沒有反對在家工作,事實上我兄弟就在家工作。我做改變時基于聽取yahoo員工意見。很多人說我喜歡所有我們所做的改變,但團隊中有一個人沒來辦公室,導致我們花很多時間去找他。這種事情讓團隊效率下降。在我加入之前,人們想在家或遠程工作很容易,就說外面雨下的大,我不想來公司,然后給組里發信就不來了。我們豁免這種例外,但我們傳遞是在現在yahoo階段,我們經歷這么多變化,在家工作不是一個好主意。
question : 招人關系到文化,這種如何區別,自己開公司可以選擇每個人,還是從已有公司有些人在那?
marissa mayer: 整體招聘流程改了很多。在我加入前,經理有權招他想要的。也沒有正式表現評估-獎金就是憑感覺發。這樣經理就招了他們朋友再給他們提拔。表現是我們的驅動力,如果公司表現不好,我們應該重新衡量員工的表現。于是我們設置了目標,表現系統,招聘和評估流程。我們不想去改變經理招聘的資格但我們希望招到優秀員工-管理可以去調整,為什么要去招這個人。公司也是生長和改變的有機體,有人來和走-這樣你也改變了文化,F在yahoo是10700人,6000人是比我后來的。50%的人是新的走過新招聘流程。
question: 在小公司和大公司工作有什么優劣?
marissa mayer: 我媽媽告訴我這個道理,熱愛人生每個階段-當我們是嬰兒,孩子,少年,大學生,成年人。每個階段都有樂趣,都要充滿熱情。對職業來說,我熱愛20的人的google,熱愛100人的時候,熱愛1000人的時候,熱愛我作為獨立貢獻者,熱愛管理單個產品團隊,熱愛管理多個團隊。我認為嘗試小,大的,不同的職能,不同的團隊很重要。去體驗多樣性去理解你喜歡和熱愛的東西。
question: 你是怎么知道做的是正確的決定?什么東西能幫助嗎?
marissa mayer: 1999年我找工作時候硅谷很瘋狂。google是我第14個offer,我很難選擇,我可以去創業公司,教書,管理咨詢等。由于我之前做了很多最好決定(去斯坦福,轉到信號系統,在sri工作,在ubs研究院工作),我嘗試理解這些選擇之后共性。我總結出來:去找最聰明的人工作-聰明人總是挑戰你,讓你換個方式思考,讓你去調整決定,幫你成功)。還有做現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推動我向前到現在。當你去做還沒準備好的,你可以挖掘你自己更多潛力,我也驚訝我之前都沒發現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