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絕對不能加傳統思維和既得利益
作者:佚名 時間:2015-06-24 分享到:
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這個提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在互聯網+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時空觀?如何判斷和擁抱“互聯網+”時代?近日,阿里巴巴總裁金建杭在“互聯網+:信息經濟浪潮與機遇高峰論壇”上就此發表了演講。
回顧阿里的發展歷程,金建杭預計,2016年整個大淘寶網上零售額就可以超過沃爾瑪全球的零售額。“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開始。”零售加信息化時代結束了,但是互聯網加零售的時代開始了,從b2c時代進入c2b時代,消費者驅動時代真正來了。
互聯網+時代需要后天觀和天下觀
互聯網進入中國20年來,發展迅猛,對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金建杭指出,這種影響是一層一層遞進施加的。最早互聯網是作為一個工具,到成為一個渠道,再到作為一個基礎設施,直到今天形成一個經濟體,這是20年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軌跡。
移動互聯網時代,時空觀念已經完全發生變化。但是,互聯網+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時空觀?金建杭引用阿里巴巴第一任院長梁春曉老師的觀點闡釋道,需要的是后天觀和天下觀。首先,我們看互聯網+的時候,不能從昨天看今天,也不能僅僅從明天看今天,我們必須從后天看今天,這是后天觀;第二,看互聯網+的時候,不能局限于一地、一省甚至一國,必須建立天下觀。
以阿里平臺能夠服務20億消費者為例,金建杭表示,20億消費者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面對的不是本地的消費者,而是全球的消費者,因此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市場,而是向全球市場擴展。這樣的市場對于任何一個市長、任何一個省長、任何一個州長乃至任何一個國家元首是一樣的。如果能夠利用好這樣的平臺,能夠利用好時代給的機會,讓當地的經濟跟20億消費者接觸,這樣的經濟才是有前途的。
金建杭進一步解釋說,時空觀里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今天我們談互聯網+的時候,已大不同于20年以前了。今天的互聯網已經從it時代發展到dt時代,it讓自己更強大,而dt是讓合作伙伴更強大,讓他們具備大數據分析的能力。以前這個能力只有大企業和跨國公司才具備,但今天只要進入到這個平臺,個人也能擁有這種能力,他能得到這個數據,分析這個數據,做出自己的商業決策。“在今天這樣一個大時代、一個正在變革的關鍵時期里,互聯網+的思想一定會給當地經濟帶來新的影響和新的變化。”
今天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應該說,互聯網企業迎來了發展春天。與業內普遍的喜悅相比,金建杭卻有種“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憂患,他提醒道:“今天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互聯網+最危險的時代。”他解釋說,這并非空穴來風,以前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自由發展起來,要感謝政府給予了很寬松的環境。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當全社會都去關注互聯網+的時候,反而是這些依托于互聯網、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發展變得不好的時候。
金建杭強調,當互聯網+起來、全社會都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認識到,互聯網+什么都可以,但是互聯網+絕對不能加傳統思維,絕對不能加既得利益,全社會要警惕弱勢群體的聲音。在他看來,互聯網加進來以后,以前覺得自己很有影響力的行業,都覺得自己成了弱勢群體。身處在互聯網+時代,面對未來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是弱勢群體,不去創新,不去變革,不去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三個月沒有新東西出來,就將被淘汰,任何一個地方的經濟是這樣,任何一個企業競爭也一樣。
“互聯網+面前不存在強勢群勢,所有人、所有企業都是弱勢群體,都要面對未來20億消費者新的變化,以及新的年輕人的一些變化,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金建杭認為,如果說國有國籍、互聯網有網籍的話,唯有如此,互聯網的網籍地位才能保住。
金建杭以互聯網+交通為例,認為如果說專車影響了出租車的生意,但想想當年汽車剛起來的時候,馬車把所有的路都堵住了,就會意識到,我們今天干的可能是同樣的事情。他指出,我們不能按傳統的交通思維去看待互聯網+交通產生的新業態和新服務。
聯系中國人到日本搶馬桶蓋,中國人1億人次的消費流到境外等現象,金建杭建議,必須給予中國消費者更多的關懷,去迎合、支持、扶持跨境電商的發展,而非像有的聲音說的那樣,跨境電商沖擊了大貿。整個社會都應對跨境電商直接面向消費者這樣的業態有一個新的認識。
過去,跨境貿易只有大企業才能玩轉,但有了互聯網之后,小企業也有能力把自己的商品通過b2b這種方式輸往境外,今天互聯網已經具備這種能力,任何一個小企業,甚至任何一個個人,通過這張網絡,就可以把商品和服務送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者手中。在金建杭看來,這正是互聯網人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即把每個人的能力提升得更好,“只有互聯網+時代才具備這種能力”。
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要學會變道超車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期間吹響了“互聯網+”的號角后,國內迎來了發展互聯網+的熱潮。在很多制約因素尚未破解,各種聲音隨之紛至沓來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清醒,選擇最合適的措施?金建杭表示,在這樣的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里面,大家應當聆聽創新者的聲音,而不要聽被改變群體的聲音。
首先,互聯網+里面,沒有人是落后者。我們判斷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今天在流通環節影響最好,但是在制造環節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對這個商品本身在流通環節產生大量數據的時代也才剛剛開始,甚至在流通這個環節,我們從業者認為也只完成了商業生態的20%,還有80%需要完成。今天網上零售在中國整個社會零售比例才只占10%,10%其實也非常危險,你說強很強,你說弱也真的非常弱,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有錯過觀測的思想,這是剛剛開始,誰都有機會搭上車。
第二,有權力的時候,千萬不要給那些互聯網+的企業設置百米欄。總理最近講話也提到,跟其他國家做互聯網企業相比來說,可能美國的企業在跑百米,中國的企業在跑百米欄,這種情況是自縛手腳,必須要改。
第三,我們一定要學會變道超車,沒有一個企業是可以按照既有的軌道繼續往前走,這是互聯網+對所有的企業提出的一個警號,只有自己學會變道超車的時候,才有可能會贏。
最后,一個政策方面的建議是3+2的思想。3就是3張清單,即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在這樣一個互聯網+領域里面,我們需要有最低門檻、最小權力以及最大責任;2就是大眾創業和大眾創新。我們需要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給未來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