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副總裁曾鳴:互聯網的互、聯、網
作者:佚名 時間:2014-10-08 分享到:
我從99年開始研究互聯網,2003年開始做阿里巴巴的戰略顧問,2006年正式加入阿里。每一次我覺得對互聯網剛有一些了解,就發現很快又困惑了,所以互聯網真的是變化非常快。
即使經過了14年,我仍然覺得互聯網的整個變革才剛剛開始,前面的路很長,但是對大家來說機會依然非常大。所以今天想把這幾年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做一個探討。
(一)互、聯、網
1、聯
互聯網最關鍵的是什么呢?互聯網的起步是“聯”。英語的互聯網是兩個詞,一個叫internet,一個叫web。internet更多是指類似思科、華為這些企業它們建的互聯網基礎通訊架構,它指的是真正讓人、讓世界連起來的網絡設施。最早聯通的目的就是把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起來。所以大家要理解互聯網第一個關鍵是“聯”,這個聯接是整個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基礎。
1)最早大家說的internet 1.0,指的是pc有線互聯網。pc最早的連接只能通過電話,然后再通過寬帶,都需要pc、線。
2)現在比較熱門的是internet 2.0,即無線互聯網。最典型的是wifi、3g、4g這樣的通訊網絡,與此同時,溝通的重心從pc走向了智能手機。這兩年智能手機高速發展,在智能手機上衍生出來了許多服務,大部分人是離不開的,離不開微信、離不開未來的“來往”。
3)真正的internet 3.0是什么呢?我現在沒想到一個更好的詞。但有一個同樣也被炒爛的詞,叫物聯網。
如果用一句話來定義互聯網的未來,就是“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永遠在線、隨時互動”,這才是未來的互聯網。有的研究報告提到,今天我們能連起來的東西還不到1%,如果連接的東西翻100倍的話,這是怎樣的概念?所以未來的互聯網是把所有人、所有的物,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連接在一起,而且讓大家有信息和動作的互動,有上傳、有下行,這才是互聯網的未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本質也是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更加方便、更加自然。這個互動也包括人機的交互,像iphone的出現對人機交互也是一個大的突破。
2、互
1)如果我們借用這個架構來講互動的話,互動1.0就是bbs,我想最早的用戶還有印象,當年大家在一個很簡陋的技術環境下,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了這樣一個網絡社區的建設。
2)互動2.0是類似新浪微博這樣的產品,是個互動的社區,它最大的特征是單向的關注。“關注”是它最主要的一個產品形態及互動模式。
3)互動3.0是facebook、微信這樣的產品,它們最大的特點是雙向互動,任何人跟任何群體之間,都可以在瞬間發生多維的互動。這是“互動”的一個深入。
3、網
在“連通”的基礎之上,有了這樣深入的互動,我們可以看到在internet之上承載的內容與服務的表現形式,即web。
1)web 1.0,是大家最熟悉的門戶概念,像新浪、搜狐、網易。在web的展現即對互聯網的應用,在1.0門戶階段雖然有互動的元素,但最本質的溝通模式還是多對一,還是傳播,所以大家把它叫做新媒體。這個時侯新浪、網易涌現,大家對互聯網的理解是在“新媒體、新傳播”。它是從門戶這個中心點出發,向比原來受眾大得多的一個凹點持續的傳輸,它有一個中心點,基本是一個單向的互動。
2)web 2.0是搜索。到了2.0時代,在搜索界面上還是多對一,每個個體跟搜索引擎發生聯系,搜索的后臺技術,完全利用了互聯網的網狀結構。谷歌在搜索技術上最早的知識產權,叫pagerank。如何確定互聯網上所有內容的相關性?pagerank是根據每個網站跟其他任何一個網站的連接,來判斷它的重要性。你的連接越多,說明有越多的人關注你,你的相對重要性就高。它是依靠非常復雜的算法,在后臺把網絡的優先級做一個排序,然后根據每個用戶的輸入(即每次點擊),再進行優化。所以搜索引擎的核心就兩個,第一個是它對網頁的index做的要全,要把全部網頁都搜羅過來做一個結構化的處理。谷歌可能有幾百億的網頁,并且隨時都是在更新的。第二個就是算法,能不能算得出來這么復雜的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優先級。所以到了2.0時代,它的后臺已經是一個網狀的結構了。
3)web 3.0是sns,雙向互動的社交網絡,它是一個多對多,同時包含點對點的天然網絡。所以web 3.0是互聯網產品進化到今天的一個先進的形態。
這是我想要給大家講的第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從“互、聯、網”三個字來講互聯網的本質,這三個字是共同演進的。只有隨著連接的技術不斷發展,互動的手段才更加豐富、高效,才會在web上產生這樣先進的內容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