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參考模型最底層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作者:佚名 時間:2012-02-22 分享到:
首先要強調指出,物理層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比特流,而不是指連接計算機的具體的物理設備或具體的傳輸媒體,大家知道,現有的計算機網絡中物理設備的傳輸媒體的各類非常繁多,而通信手段也有許多不同方式,物理層的作用是要盡可能地去掉這些差異,使物理層上面的數據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這樣就可使數據鏈路層只需要考慮如何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而不必考慮網絡具體的傳輸媒體是什么,用于物理層的協議也常稱為物理層規范,其實物理層規程就是物理層協議,只是在協議這個名詞出現之前人們就先使用了規程這一名詞.
可以將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描述為確定與傳輸媒體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如下:
1).機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線器的開關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這很像平時覺的各種規格的電源手頭的尺寸都 有嚴格的規定.
2).電氣特性,指明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
4).規程特性.指明對于不同各種功能的各種功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在物理連接上的傳輸方式一般都是串行傳輸,即一個比特一個比特地按照時間順序傳輸,但是,有時也可以采用多個比特的并行傳輸方式,出于經濟上的考慮,遠距離的傳輸通常都是串行傳輸.
具體物理層協議是相當復雜的,這是因為物理層連接的方式很多,而傳輸媒體的各類也非常多,如架空明線,雙絞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光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