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票插件叫停風波 看互聯網產品的事件營銷
作者:佚名 時間:2013-12-04 分享到:
當下,網友為了一張回家的車票在艱苦鏖戰(zhàn),同時一些瀏覽器產品也在“搶票插件”的市場上短刃相接,使出渾身解數用“搶票插件”去爭取用戶。中國一票難求的現狀,以及廣大用戶在春節(jié)期間集中爆發(fā)的網上購票需求,給一些瀏覽器廠家制造了千載難逢的“事件營銷”的機會。
我老家離北京比較近,不需要網上預訂火車票,所以也沒機會使用搶票插件。為了測試各家瀏覽器插件的功能優(yōu)劣以及是否真像鐵道部所說的那樣,是瀏覽器插件影響了12306網站的速度,我在微博上發(fā)起了話題討論。
在我的微博好友正好有不少在瀏覽器公司工作的,我這條微博發(fā)出不久,他們都給我提供了各自搶票專用瀏覽器的地址,讓我去下載和嘗試,有搜狗的、有獵豹的,也有360的。其中,有個網友指出,他同學用的是chrome的一個自動刷新的插件,網上能搜到,去年就有了,
不過最近獵豹的應該用起來更方便些。
我不是搞技術的,不了解各家公司的瀏覽器插件之間具體有哪些區(qū)別。但我感覺本身搶票插件應該不是一件很復雜的東西,一些插件去年就有,關鍵是一些企業(yè)利用網友的這個需求,把搶票插件做成了一次事件營銷,借機擴大知名度和曝光度,增加用戶量。對于互聯網的產品的推廣人員和營銷公司來說,這才是需要他們來仔細研究的。
顯而易見,在此次“搶票插件營銷大戰(zhàn)”中,最為搶鏡的就是獵豹瀏覽器了。大家都知道,獵豹瀏覽器是一款新產品,去年8月份才推出,用戶量跟遨游、 360、谷歌等有很大的差距,急需一個熱點事件和機會“亮相”。產品剛推出的時候,獵豹瀏覽器曾經在微博上利用雷軍的人脈和小米手機的經驗,在微博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有獎轉發(fā)和微博營銷活動,效果不是太明顯。令人意想不到的,獵豹瀏覽器成功利用“買票難”這一契機,用事件營銷成功突圍,在網友之中樹立很好的口碑。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獵豹瀏覽器的事件營銷的歷程,大概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產品定制、廣告推送、事件營銷、病毒傳播四個階段。每一步都經過詳細策劃和醞釀,步步為營,層層推進。
一、 產品定制
所謂產品定制,就是把用戶購買火車票這一階段性和個性化需求轉化成一個瀏覽器版本和產品。在此次“搶票插件大戰(zhàn)”中,幾乎所有的廠家都推出專用瀏覽器。但是在所有的版本中,獵豹的瀏覽器醞釀時間最長,功能最為細化,這些都為其在這場搶票大戰(zhàn)中先拔頭籌,起到重要作用。其他的廠家,開發(fā)搶票插件可能只是從完善功能上考慮,而獵豹則把這款產品變成一場戰(zhàn)役來打,把此次戰(zhàn)役看成一個“逆襲”的機會。
二、 廣告推送
大部分的瀏覽器廠家,僅限于在瀏覽器上掛一個入口,或者在論壇上發(fā)一個攻略,而獵豹瀏覽器除了這些常規(guī)動作以外,還花重金動用了廣告資源,通過戶外廣告和WPS廣告推送,讓更多的網友知道獵豹搶票軟件。這也表明,獵豹為了此次推廣,蓄謀已久,不惜重金。
三、 事件營銷
隨著搶票大戰(zhàn)如火如荼地進行,獵豹以及其他軟件頻繁地傳出被約談、被叫停的新聞,在央視的新聞節(jié)目中,獵豹也高調地出現。事后,很多人揣測所謂的被約談、被叫停,也是策劃的事件營銷。很多人正是看了央視的新聞以后,開始留意獵豹瀏覽器,開始變成獵豹瀏覽器的用戶。
除了有關搶票插件的事件營銷以外,今天獵豹還推出了“獵豹送老鄉(xiāng)”回家公益行動。雖然,開幾輛大巴對于春運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但是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公益”和示范效應極大,是一次很好的事件營銷。
四、 病毒傳播
當然,獵豹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為了傳播,為了在網友之中樹立品牌的影響力。獵豹的傳播,分為三個層次。一個是口碑傳播,比如一個人用了搶票插件搶到票以后,肯定會告訴自己身邊的人和朋友,在春運期間,這種口碑傳播的威力極大,當然這一切建立在產品好用的基礎上。第二個層次是新聞傳播。獵豹在新聞傳播上,利用了一些新聞網站和論壇,最后不知是主動還是被動地還上了CCTV,新聞傳播讓傳播效應更大。第三個層次就是社會化病毒傳播。無論是口碑傳播,還是新聞傳播,最終都會變成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上的討論,最終形成病毒式傳播。
獵豹以及此次瀏覽器插件的營銷大戰(zhàn),可以看出社會化營銷的幾個趨勢。一是營銷更加前置。前置到產品的研發(fā)上,甚至為了營銷專門研發(fā)一種產品。二是整合多種媒介。此次獵豹的營銷,不只是動用微博,還動用了傳統(tǒng)廣告和電視媒體,全方位覆蓋。三是,粉絲營銷。獵豹利用“搶票插件”和“送老鄉(xiāng)回家”等行為,與自己的用戶建立感情,跟小米手機一樣逐步建立“粉絲團”,通過粉絲團把用戶基數越滾越大。